焕发乡村新活力——看许昌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振兴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0-07-1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近年来,许昌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难题,全面抓好“三清一改”、“千万工程”、“厕所革命”、“果树进村”、河湖长制等重点工作,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手指轻轻一按,“哗啦”一声,污物通过便池顺流而下。“往年一到夏天,蚊蝇成群结队,到处脏乱差;现在你看,可干净,没有臭味了。乡村变得更美更宜居了,俺全家很满意!”襄城县颍阳镇管武村村民韩学成对自家改建的厕所赞不绝口。全面小康,农村是短板,而农村的短板最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等领域。2019年,我市按照全域净化的要求,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目前,各县(市、区)全部实行日常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城乡环卫设施一体化、垃圾治理市场化全覆盖。在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市把农村户厕改造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宣传动员、试点先行,稳步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群众卫生健康意识明显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圆满完成省定15万户户厕改造任务。我市还聚焦规模养殖场,建设完善畜禽粪污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80%。与此同时,持续推进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均完成了本辖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此外,我市学习浙江经验,完成67个村“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推广禹州市“一宅变四园”的做法,拆除村庄残垣断壁,清除私搭乱建,清理积存垃圾,美化公共空间。全市5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了“一宅变四园”行动。积极抓好农村公路“通村入组工程”建设,2019年全市新硬化村内道路150多公里。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6月的阳光下,梨树苗浇过了水,正在排队沐浴阳光。一条几百米的乡村大街两旁,错落有致地种满了各类果树。再过几年,这些果树都将结上沉甸甸的果子。“我们今年在全村种了大概1300多棵梨树和杏树,这些果树由镇里统一购买调配,目前已经栽种完毕。将来这些果树的日常打理就近由各户村民负责,果实长出来后,由镇里指导村里建立果树合作社统一包装出售,产生的收益一部分作为村里集体经济的来源,另一部分直接作为分红分给全村居民。”长葛市古桥镇史庄村党支部书记古建宝介绍。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果树进村示范村30个,其中禹州市7个,长葛市5个,鄢陵县4个,襄城县4个,建安区6个,魏都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城区各1个。截至3月底,全市果树进村工作已全部完成,栽植各类果树19.4455万株,栽植面积达3381亩。为了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长葛市采取果树苗发芽后,镇政府交由所属农户管护,果树挂果成熟后,由村里成立的合作社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村委会按照销售额的10%作为村集体资产公益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鄢陵县实行群众、个人的果树由其自行管护,村委会进行指导监督;村集体的果树苗木,结合脱贫攻坚,由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保洁员,进行环境卫生、苗木管护,这既增加了贫困户收益,又为果树进村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建安区采取责任到户、门前绿树、效益归户等措施,对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采取“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方式落实林权,实行谁家树、谁管护、谁负责。

为乡村增添生态底色

“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现在的白灌渠两岸统一种植了垂柳,河堤整洁美观,两岸芳草茂密,河水清澈见底,再也没有垃圾的堆积,这是实行河长制带来的变化呀。”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灌渠民间河长襄城县湛北乡南姚村村民刘怀民说。去年,我市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全市统筹、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河长承担河道保护管理、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做到常巡查、常研究、常安排,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全市沟、塘、堰、坝等小微水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监管体系,明确了村级河湖长,实现了河湖、小微水体工作全覆盖。2019年,全市市级河湖长巡河23人次,县级河湖长巡河372人次,乡级河湖长巡河6288人次,村级河湖长巡河122786人次。我市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河湖采砂专项整治等行动,切实解决了一批河湖存在的突出问题。2019年,市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水利、环境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整治突出问题7处,配合行政部门行政处罚2起,目前无涉及河湖“四乱”刑事案件。此外,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河湖长制重点工作部署、河湖管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暗访力度,及时准确掌握各级河湖长履职和河湖管理保护的真实情况。2019年,市河长办对各县(市、区)河湖管护情况及乡(镇、街道办)河长制工作进行了5轮49次核查暗访,共计发现各类问题136件,按照“一县(区)一单”向相关县(市、区)下发整改通知,并通报相关县、乡两级责任河长。目前,以上问题已经全部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