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示范引领,争做“无废城市”建设先行者、守护者——访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袁树林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1-08-0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许昌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对‘无废城市’创建抢抓机遇、乘势而为。2019年4月,许昌市成功入选全国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为中原城市群唯一一个试点城市。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许昌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区一基地’。在许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争做‘无废城市’建设的先行者、‘无废城市’的守护者。”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袁树林在接受采访时说。

建设“无废城市” 在提升认识上下功夫

袁树林谈到,“建设‘无废城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坚定不移做好试点工作,体现的是政治责任,考验的是政治担当。“无废城市”建设,有利于加快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深刻认识到,“无废城市”作为优化生态体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与“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理念高度契合,有助于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城市更加宜业宜居。这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立足解决辖区固体废物问题,认真落实构建绿色循环生产方式、建立无废生活体系、打造清洁无废乡村、推行城市固废智慧管理等8项重点工作,推动城市绿色循环发展。尤其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围绕全市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三个一目标——“制定一套标准探索一种模式落地一个产业”,积极贡献示范区力量,与兄弟县(市、区)一道,探索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运营模式,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现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擦亮了全市“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名片

建设“无废城市” 在健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袁树林介绍说,建设“无废城市”,健全顶层设计是关键。在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指挥下,示范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设置办事机构,组建专业队伍,有力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2019年6月27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关于成立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的通知》(许示范发〔2019〕10号),组建了由党工委管委会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示范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形成了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实施方案。2020年3月19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印发《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许示范发〔2020〕1号),明确了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制定了重点任务工作台账,明确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建立了月调度通报、重要事项会商、问题挂牌督办3项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推进实施。三是强化人员保障。示范区将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建设环保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推进日常工作运转,在全区人员力量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挑选2名精干专职负责无废城市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任务调度、会议组织、档案管理等工作,保障“无废城市”试点创建有序推进。四是做好经费保障。示范区设立专项工作经费,2020年财政累计投入近120万元,保障了“无废城市”宣传、垃圾分类试点等项目实施。目前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已经形成较为稳定、高效的常态机制。

2020年,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任务高质高效推进。根据《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的考核重点任务,示范区共涉及28项,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27项,任务完成率达到96.4%。剩余1项任务为辖区内4家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物联网建设工作,也正在快速推进,2020年各企业已完成资金计划报批,2021年将完成建设。“无废城市”日常性工作均能够按时有效完成,2020年自评考核处于优秀等次。

建设“无废城市” 在打造“四链”上下功夫

示范区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依托辖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产业特色,努力打造“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产城”管理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文化”传承链,精心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着力打造“无废经济”发展链。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经过近10年发展,已经构建起新城框架,环芙蓉湖32栋高层商务楼宇已开工21栋,建成市政道路(桥梁)27条(座),道路通车里程52公里,形成了“七纵六横一环”道路框架网。当前示范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房屋拆迁集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如何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破解“垃圾围城”难题,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示范区推进建筑垃圾集中清运,在房屋拆迁过程中,高度重视建筑垃圾处理,辖区内虽然没有建筑垃圾再生企业,但是全区坚持拆迁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全部委托金科公司集中清运并再生处理,决不允许私自清运、擅自倾倒。示范区积极推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2020年在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多个重点项目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忠武路一期示范区段6016米慢车道底基层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约13730立方米,明礼街、心怡路、隆昌路、莲韵路等4条道路人行道基层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2448立方米,人行道步砖全部采用再生砖,房屋建筑推行使用再生砌块。在建筑领域积极推动建筑垃圾再利用,有力助推全市实现“制定一套标准、探索一种模式、落地一个产业”三个一目标

二是着力打造“无废产城”管理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示范区下辖一镇三办共32个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6万余人,实际管理人口7万余人,全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0吨/日。在实际管理中,将每个小区垃圾车分为厨余垃圾车和其他垃圾车,对产生量大且相对集中的餐厨垃圾实行“大分流”,对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细分类”。已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废旧织物、厨余垃圾、五大分流分类收运和利用处置体系。通过综合垃圾分类,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2020年全区5个物业小区已全部建成“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周六资源上门回收”分类模式,实现了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100%,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率100%,有害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100%,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由1千克降至约0.7千克,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全量焚烧。实现危废管理规范化。近年示范区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先后规划建设有许继新能源产业园、许继智能电网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智慧信息产业园、许昌电动汽车产业园、烟草科技产业园等8个专业园区,建设工业项目65个,其中5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20年危险废物产生量17.6吨,主要涉及废活性炭、废润滑油、废机油、废切削液、油漆桶等,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4家,年产生危废量均在1吨以上,分别为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中继威尔立体车库有限公司、许昌卷烟厂、许继电气有限公司。示范区落实“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对危险废物进行安全管控。将所有产生危险废物企业全部纳入河南省固体废物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管,实施全过程管理,由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组成危险废物联合执法队伍,加强执法检查,每年针对危废产生单位逐家开展危废管理标准化考核,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导整改,切实提高企业危废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危险废物管理规范化。2018年以来示范区未发生过涉及危险废物污染的问题或案件,2020年在标准化监管考核过程中,被考核工业企业均考核达标,并在硬件管理方面实现“零问题”,其中许昌卷烟厂、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继生产车间均达到优秀等级,实现了辖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三是着力打造“无废乡村”生态链。提高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现存5个规模场,共有牛存栏350头,鸡20000余羽,猪存栏量600头,畜禽养殖全部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还田利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代管域内耕地面积50842亩,园地面积8100亩,作物总产量39238.7吨。在农业固体废物处置方面,我区重点采取源头减量化、末端资源化利用措施。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作业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方面,在播种环节采取玉米大豆免耕播技术、小麦深旋耕技术增加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同时便于施肥用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也实现了农药化肥使用量的零增长;收割环节采取小麦秸秆高留茬和机械化破碎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大幅减少秸秆等废弃物产生。同时增加末端处理手段,完善了“划定堆放点、打碎还田一部分、外运发电一部分、企业利用一部分”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立经纪人制度实现收集运输,与菌业公司等利用单位签订秸秆供应合同,保障秸秆有效资源化利用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全区已建立了完善的收集系统,设置了专门的回收点,由专职人员统一收集后运送至指定农药包装废弃物收储站,进行集中处置。通过不断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建立完善网格化监管制度,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

四是着力打造“无废文化”传承链。示范区注重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无废”理念,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努力推动建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无废”社会。制定“无废城市”宣传方案,积极推进“无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不断筑牢群众基础,提高全民共建意识,促使群众了解“无废城市”,支持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工作以来全区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宣传条幅100余条、固定宣传版面70余处,各单位共计组织宣传活动50余次,营造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人人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理念和行动融入日常生活,深化“无废”理念,营造浓厚“无废城市”建设氛围。通过“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光盘行动”、倡导无纸化办公、开展“变废为宝”实践活动、“绿色包装回收”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无废文化”宣教活动;通过电子屏、班级黑板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家长群、橱窗、广播站、党员主题会等宣传媒介,职工大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广播站等形式,全方位宣传“无废”理念和专业知识;联合街道两侧商铺向进店人群发放宣传手册,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公共场所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公众形成分类丢弃垃圾的意识,超市禁止销售和使用列入禁止名单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大力营造“无废城市”创建氛围,使“无废城市”创建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成为无废”理念的传播者、实践者。2020年在“无废城市”创建民意调查中,示范区群众积极参与,随机选取的群众全部投了满意票,对辖区“无废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充满着希望和期待,这也成为全区上下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不竭动力。

建设“无废城市” 在久久为功上下功夫

“十四五”全市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关键时期,也是示范区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并重。全区上下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信心,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用好无废城市建设重要机遇,统筹谋划政策、项目、技术等系列措施,推动解决辖区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化发展、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加快郑许一体化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在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