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此项工作开展之初,就专门成立“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小组,围绕建设试点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工作台账和“三张清单”(体系建设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重点打造了“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文化”传承链“四大典型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无废之路”。
注重产业带动,大力发展“无废经济”
许昌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向“低污染、高收益”转变,建成超千亿级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和一批超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市域内产业集聚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产业链绿色化改造,完成技改投资2200亿元,创建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产业链企业16个。
以再生利用为核心,提质发展循环经济。依托长葛大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与德国百菲萨集团加强合作,形成了废旧金属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立足襄城县煤化工优势,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由煤炭“黑色经济”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蝶变升级。
以节能降碳为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盯“双碳”目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培育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注重废污利用,积极打造“无废产城”
生活垃圾方面,坚持“城乡统筹、焚烧为主、综合处理、可持续化”原则,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在中心城区建成覆盖389个小区、15.73万户群众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率达到59%。餐厨垃圾方面,与德国欧绿保集团合作,建成年处理3.65万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将餐厨垃圾整合处理为油脂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
建筑垃圾方面,在河南省率先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地方条例,对建筑垃圾分类消纳处置,转化为再生原料或用于复耕填埋、道路修建、公园造景等,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9%。污水处理方面,建设再生水输送工程,污水提标后形成中水,全部用于补充市区河湖水系生态用水、市政杂用水和重点工业用水。
污泥处理方面,推行污泥转移联单制度,中心城区污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注重绿色清洁,加快建设“无废乡村”
推进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开展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农膜综合回收率达到96%以上,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加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种养结合模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场16个、美丽牧场2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
实现秸秆综合高效利用,大力培育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生态板材等骨干企业,市场化运作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并且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加快建设农村清洁取暖提质工程,入围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
注重共建共享,倡树弘扬“无废文化”
据悉,许昌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挖掘许昌“莲城”无废内涵,打造城市“无废”名片。加强无废文化宣传,编印“无废”科普读本,拍摄《无废如许》公益广告,发布《变废为宝》宣传歌曲,在中心城区建成1处“无废”公园、3处“无废”主题展厅。
同时,推进无废细胞培育,将“无废”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在机关、学校、饭店、景区等重点领域建成“无废细胞”130多个。开展低碳社会创建,大力推动绿色出行,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8000 辆“小绿”公共自行车遍布城区;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无废”与“低碳”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