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日报:打造“无废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07-26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小区里,蓝色、绿色、红色、灰色垃圾桶整齐排列,居民将不同类别的垃圾投放到对应垃圾桶内;生产车间内,建筑垃圾经粉碎、加工,“变身”为规格不同的再生砖;魏都区静脉产业园内,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逐步形成回收、分拣、拆解、加工和无害化处置的完整“无废产业”链条……如今,“无废城市”建设已在我市全面铺开,并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4月,我市获批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为当时省内唯一试点城市。3年多来,我市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小组,围绕建设试点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工作台账和“三张清单”(体系建设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重点打造了“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文化”传承链“四大典型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许昌特色的“无废之路”。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我市“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亮相全国。

大力发展“无废经济”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7月20日11时,随着一声令下,位于襄城县的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800万平方光伏轻质基板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上的流道闸板开启,火红的玻璃液从熔窑缓缓流出,现场操作人员手持铁钩,小心翼翼地将压延后的玻璃板缓慢地向退火窑方向移动,玻璃板随着辊道滚动缓慢移除,顺利引板出玻。当天下午,该项目第五条生产线也顺利进行了引板出玻,第二、三、四条生产线也将按照计划依次进行引板出玻。

“该项目预计7月底全面投产,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4亿元,利税1.8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勇介绍,“这一项目是襄城县打造千亿级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硅碳新材料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的关键一环,投产后将成为我省中部地区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生态。”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新材料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襄城县聚焦煤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高纯硅材料、电子芯片、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换道领跑。

襄城县打造硅碳新材料产业链正是我市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无废城市”的生动实践。获批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我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向“低污染、高收益”转变,建成超千亿级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和一批超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市域内产业集聚区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6%。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产业链绿色化改造,完成技改投资2200亿元,创建国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产业链企业16个。为鼓励更多企业绿色节能发展,今年5月,我市发布《许昌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绿色设计产品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

——以再生利用为核心,提质发展循环经济。依托长葛大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与德国百菲萨集团加强合作,形成了集废旧金属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立足襄城县煤化工优势,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由煤炭“黑色经济”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蝶变升级。

——以节能降碳为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紧盯“双碳”目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培育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积极打造“无废产城”

推进废污循环高效利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这句话得到充分印证。剩菜剩饭、烂菜叶、水果皮等餐厨垃圾经过分离、加热、分解等处理后,能产生沼气,能发电上网,还能制作有机肥料。

“目前,许昌欧绿保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已累计处理餐厨废弃物1.2万吨,生产沼气100万立方米,电能200余万千瓦时。”7月15日,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程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欧绿保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引进德国先进技术,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的工艺路线,年处理餐厨垃圾可达3.65万吨。餐厨垃圾经预处理后可分离出绿色无害的油脂类产品,经厌氧发酵后还可产生沼气用以发电或作为燃料,年产沼气可达365万立方米,年二氧化碳减排量5700吨,有效提高了我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在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所处的魏都区静脉产业园,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日均进场原生垃圾2200吨,焚烧垃圾2100吨,通过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把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许昌垃圾焚烧发电滤渣综合利用项目(魏都区鸿业环保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年处理炉渣18万吨,生产环保压缩砖9000万块,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一直以来,我市坚持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无废城市”建设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秉承“城乡统筹、焚烧为主、综合处理、可持续化”原则,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在中心城区建成覆盖389个小区、15.73万户群众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率达到59%。

坐落于清潩河畔的滨河公园占地约220亩,园内建有假山、水系景观、道路广场和游园小径等。很多人不会想到,这样一座景色优美的公园是由建筑弃土及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堆建而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我市在省内率先出台《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对建筑垃圾分类消纳处置,转化为再生原料或用于复耕填埋、道路修建、公园造景等,中心城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9%。

除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外,在污泥处理方面,我市推行污泥转移联单制度,中心城区污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在污水处理方面,我市实施再生水输送工程,将污水提标后形成中水,全部用于补充市区河湖水系生态用水、市政杂用水和重点工业用水,有效提升了水循环利用率。

加快建设“无废乡村”

夯实乡村绿色发展根基

辆辆打捆机在收割完毕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张开巨大的“嘴巴”,“吃”进一根根秸秆,“吐”出一捆捆秸秆锭……今年麦收季,在许昌广袤的田地上,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

“为做好夏收禁烧和秸秆回收再利用工作,今年麦收季来临前,我们早谋划、早安排,积极与当地秸秆收储企业联系,组织协调20多台打捆机、搂草机、叉车、平板运输车等,及时将秸秆打捆回收。”提及秸秆回收工作,禹州市鸠山镇镇长郭浩磊说,“我们把一部分秸秆回收做饲料,发展养殖业;一部分秸秆经处理后回田,变成肥料,杜绝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

鸠山镇在突出秸秆肥料化、能源化等利用的同时,还重点推进秸秆还田、秸秆压块、秸秆打包收储等项目,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减轻了土地病虫害,又净化了生态环境。

为实现秸秆综合高效利用,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生态板材等骨干企业,市场化运作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

在农村地区,除了秸秆问题外,畜禽污染和农业废弃物也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为推进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我市印发《许昌市农膜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关于公布许昌市农膜回收试点的通知》《关于持续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积极开展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专项整治,开发“许昌市植保社会化服务智慧监管平台”,成立农膜回收试点,农膜综合回收率在96%以上,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在加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方面,大力推广“畜—沼—菜蔬、畜—沼—花木、畜—沼—果林”等高效率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全覆盖,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场16个、美丽牧场2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

在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大路陈村,经过改造的民房外墙被统一刷成了黄色,既整洁又美观。去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根据之前确定的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支持政策,我市此次入选后将连续3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每年3亿元,共计9亿元,主要支持用于开展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延伸工程、农村清洁取暖提质工程、城乡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等。

项目完工后,我市将构建形成以热电为主的城市清洁取暖模式,低成本、低干扰的农村可持续清洁取暖模式。广大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将大幅提高,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持续改善,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倡树弘扬“无废文化”

形成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三三两两的游人不时驻足,近距离观赏由一个个玻璃瓶组成的景观墙;在回收轮胎做成的秋千上荡来荡去的儿童,发出阵阵快乐的笑声……走进位于市区天宝路旁的无废公园,新颖的设计和独特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亮点,无废公园通过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量、垃圾分类等,探讨并传递一种“永续”的生活理念,结合空间营造和互动水景打造我市“无废城市”科普教育基地,让市民在游玩中体会生态环境发展理念、接受科普教育。

在我市,这样的宣传教育基地还有不少:许昌旺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创建省级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了主题为“无废城市”建设者的环保展厅,多形式、全方位、多视角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市规划展览馆设立“无废城市”主题展区,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详细介绍“无废城市”建设的举措和意义,打造全民“无废”教育基地……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尤其需要全社会参与,让“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挖掘“莲城”许昌“无废”内涵,打造城市“无废”名片。

——加强无废文化宣传。编制青少年版和公众版“无废城市”科普读本,强化“无废理念”校园教育和社会推广;组织环保志愿者定期走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使垃圾分类观念入脑入心;拍摄公益广告片《无废·如许》,传播“无废城市”理念;发布宣传歌曲《变废为宝》,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发声。

——推进无废细胞培育。将“无废”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在机关、学校、饭店、景区等重点领域建成“无废细胞”130多个。

——开展低碳社会创建。大力推动绿色出行,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8000辆公共自行车“小绿”遍布城区;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引导群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无废”与“低碳”深度融合。

无废许昌,未来可期。“我们将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有力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能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市“无废城市”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无废城市’,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希望大家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光盘行动等身边小事做起,将环保意识和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助力者和最终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