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环建审〔2009〕362号
关于襄城县污水处理厂二期(2.5万t/d污水处理
扩建及4万t/d中水回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
批复
一、同意襄城县环保局的审查意见,原则批准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应据此认真落实环保投资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二、项目系扩建工程,位于襄城县茨沟乡马窑村北,占地总面积14780m2,总投资7326万元,规模为2.5万t/d污水处理及4万t/d中水回用,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输水管线14.2公里,污水管网23.79公里。项目实施后,将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发挥积极作用。
三、项目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项目采用CASS+混凝+澄清+过滤+消毒为主的处理工艺,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标准及表2、表3标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全厂CODcr排放量控制在182.5t/a,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8.3t/a。建设规范的污水总排放口,进、出水口均应安装COD、氨氮在线监测装置。
(二)项目污水处理单元及污泥处理单元产生的恶臭气体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4二级标准。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200米,200米范围内不得建学校、医院、住宅区、科研单位等环境敏感目标。
(三)对鼓风机、污泥泵、脱水机等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音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表1中的2类标准。
(四)项目产生的污泥采用带式浓缩脱水机脱水处理工艺,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6标准;建设临时污泥堆放场,暂存处采取防渗、防雨措施,并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建城[2009]23号)的要求,建设污泥处置工程,实现污泥妥善处置或综合利用,彻底消除污泥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五)加强液氯管理,加氯消毒间应安装换气装置,并加强通风,配备防护设施,对液氯泄露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套建设泄氯吸收装置,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对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定危险化学药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止危险化学品泄露。
四、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后试运营须报我局同意,试运营期满(3个月内)向我局申办环保验收手续。建设期间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由襄城县环保局负责,应明确项目建设监管责任人,加强施工期监督检查,如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纠正并报告。市环境监察一支队对项目执行环保“三同时”情况按规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五、本批复自下达之日起5年内有效。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工艺或防治污染、防治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经办人:周志波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